在生物医学工程的视角下,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复杂疾病的过程远比我们通常理解的更为微妙,虽然高胆固醇被广泛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“元凶”,但近年来的研究揭示,这一过程实则是一场多因素交织的“合奏曲”。
除了胆固醇的沉积,动脉内皮损伤、氧化应激、炎症反应以及遗传因素等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(LDL)更容易渗透进入血管壁,进而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(ox-LDL),ox-LDL的积累会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聚集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“温床”。
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,特定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个体对胆固醇的代谢异常敏感,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,而生活方式,如缺乏运动、不健康的饮食、吸烟等,则可能通过加剧内皮损伤和促进炎症反应,进一步推动这一病理过程的发展。
面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一挑战,我们不能仅将目光局限于降低胆固醇,而应是一个综合性的“治疗乐章”,涉及改善生活方式、药物治疗、基因治疗等多个层面的努力。
发表评论
胆固醇唱独角戏,还是多因素合奏曲?
添加新评论